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如今又在北京市朝阳区挂职的年轻干部,侯卓对伟大的南水北调精神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侯卓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淅川县先后淹没506平方公里土地,移民40万人,舍小家、顾大家,献出了家园,关掉了工厂,割舍了骨肉,默默奉献,铸就了“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体现了淅川人民顾全大局、负重拼搏的情怀和担当。
“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是淅川的政治担当。”侯卓表示,伟大的南水北调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精神的真实表达。在北京挂职期间,他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伟大的南水北调精神,向首都人民宣传淅川、推介南阳,邀请更多首都人民到淅川看看转转,看看淅川移民的新生活、新发展。
北京朝阳区自古是京畿腹地,是首都经济和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有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侯卓说,面对新岗位、新任务,他将迅速实现角色转换,立足岗位实际,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宣传推介等方面,认真学习朝阳区的先进工作做法和超前理念,然后结合淅川实际情况,为淅川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推动双方不断加大协作力度、拓展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容、提升协作层次,为南阳快速发展出力添彩。
一条奔腾千里的中线长渠,不仅是横跨南北的水资源生命线,也是京宛携手共进的纽带和桥梁,让南阳和沿线受水城市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有了更多交流碰撞、携手发展的机会。
侯卓表示,自朝阳区对口协作淅川以来,淅川的水质保护、生态建设、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工作,都得到了朝阳区的鼎力相助和慷慨支援,淅川的农副产品进入了北京超市,淅川的教师到首都参加交流培训,淅川的医疗单位与朝阳区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如此种种,体现了北京人民的情深意长。
侯卓最后说,随着清澈甘甜的丹江水源源不断流入北京,这份“血脉纽带”将为两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京宛联系将更加密切,交流合作将更加广阔,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全媒体记者 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