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
2011年6月8日,我全家随同黄楝树村众乡亲一道迁到了唐河县大河屯镇移民新村。定居后,我很快发现一个新问题,新村超市不仅品种单一,数量也不足,而且大河屯当地群众没有种菜的习惯,买菜得跑到很远的县城,很不方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我的房子正好在新村第一排,也算是门面房,何不利用自己的门面房开一个超市,经营副食兼营蔬菜,方便乡亲的需求,也算为移民排了忧解了难。
注意拿定后,我和妻子商量,马上转让掉淅川到唐河的客运线路,卖掉大客车,放弃丰厚的客运利润,开始注册筹备起超市来。经过十多天的紧张筹备,一个品种齐全的烟酒副食、果蔬超市开业了。除经营副食外,还经营人们的日常必需品。同时为了方便进货,专门买了一辆面包车。
为全面周到服务乡亲,我根据滔河老家的饮食习惯,适时调整蔬菜类型、品种。同时,还扩大了经营范围,代卖化肥、种子、农药,每天的营业额在4000多元。此外,我独辟蹊径,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让利群众,村民们来店里买东西。常常三毛五毛、七八毛钱的零头,就舍去不要了。卖香烟利很薄,就按进货价卖给群众,而在其他方面弥补亏空。
一次,一个邻村的老住户来店里买东西时,看到我家的厨房里有一桶酸菜。这个老住户很疑惑,我就告诉老住户,这是酸菜,是淅川的特产。那个老住户想捞一些回家尝尝,我爽快地答应了。老住户回家吃了后,发觉很好吃。就向同村群众宣传说,李伟峰的店里有好吃的淅川酸菜。老住户们纷纷以买东西为名,来我的店里索要酸菜。我来者不拒,纷纷捞给他们。一些老住户,想学酸菜的制作方法,我便让母亲耐心细致地教给他们。
人都是感情动物,做生意要讲诚信,做到质优价廉。后来虽然移民新村副食品超市已达五家,市场已接近饱和,但人们喜欢到我的店里买东西,每天仍有一千多元的营业收入。
搬过来半年多后,我发现邻近村子里的村民盖房都要从七八里远的地方找车拉沙拉砖,很不方便。我就买了一辆奔马三轮车,给需要盖房的移民户拉砖、拉沙,只收取一点微薄成本费。
后秋,同村的一些年轻人找到我,想让我帮忙把地租出去,好方便自己外出务工。为解决移民困难,我就和父亲合计把外出务工村民的土地全部承包下来,秋种小麦、夏种玉米。因为为人仗义、豪爽、大方、厚道又讲诚信,不久我被村民推选为村里的治保主任兼第一生产小组组长。
(李伟峰系唐河县大河屯镇移民新村农民,李雪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