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纪实
搬迁纪实
当前位置: 首页 > 搬迁纪实
一片丹心为移民
来源:原创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22 浏览人次:

   有一种情怀,叫做为民;有一种责任,叫做担当。5000年的民族发展史上,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这样一群为民请命、勇于担当的人,正是他们,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捍卫了人民的尊严,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大搬迁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忠诚和担当、青春和生命,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风采,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大石桥乡原乡长向小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2002年,向小丽到大石桥乡担任乡长,多年来,她走遍了大石桥的每个村庄,熟悉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并和当地的父老乡亲接下来深厚的感情。

2003年国务院有关停建的通知下达后,当地群众有钱不能盖房,有项目不能实施,姑娘大了不敢出嫁,甚至连家禽家畜也不能养,担心着说不准哪一天就搬走了。百姓的那种苦楚,那种无奈,她深深地看在眼里、痛在心头。

她自认为是一个有经验的老乡长,面对即将启动的移民迁安工作,心想:都说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但再难还能难住自己吗? 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和期盼,全力以赴做好移民迁安工作,才是自己对移民乡亲最好的报答。

没想到,移民迁安工作刚开始就给她了个“下马威”。

2009年是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启动的试点之前,正月初六晚上,她冒着鹅毛大雪,和两个乡干部代表政府到张湾村老党员张丰奇家慰问。

张湾村土地自流灌溉,人称“九倾八十亩,不靠龙王也丰收”,是启动试点移民的搬迁村之一。这个村的安置地方定下后,群众觉得不够满意,强烈要求更换安置点,集体反对搬迁。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她想利用这个时间再去做做工作。张丰岐同志是前任支书,在村里很有威信,但是搬迁他反对的最厉害。那天晚上,她来到张丰岐家,刚坐下说话不久,随着一声“乡里来抓人了”,当地村民突然冲进屋里,把她们团团围住。村民们手里拿着棍棒、石块,屋里、院外、路上,男女老少共有200多人。

一位老大爷大步上前摔碎了桌上的茶杯,“你还有脸坐在这儿喝茶?看看给我们安置的啥地方!”一位老太太也顺势抱住她的腿说:“姑娘呀,你咋让我们搬到那个地方,你坏良心呀!”突然,电灯被拉灭了,屋里顿时一片漆黑,“啪”的一声一个酒瓶摔碎在她的脚下,一个小木凳也重重砸在了她的腿上,刺骨的疼痛让她无法忍受!指责声,叫骂声、讽刺声乱成一片。

说实话,对群众的抵触情绪她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但是没有想到反应会这么激烈,一时让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但有一点她是清醒的,那就是试点移民刚刚开始,在这个时刻,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冷静。

她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你是谁?你来这里干什么来了?----是啊!我是和群众朝夕相处了8年的乡长,是乡亲的主心骨,来这里就是为做移民群众的工作的啊。乡亲对安置工作不理解,有怨气洒到我身上,是因为乡亲们信任我,没把我当成外人啊!想到这里,她的心里一下子坦然了。

屋里一片漆黑,吵闹仍在继续。一阵冷风吹来,她突然意识到村民们是多么不容易,这么冷的天,这么多人深更半夜围在这里久久不肯离去,因为村民们实在不愿走呀。她稳了稳神,强忍着腿上的疼痛,站起来大声说:“丰岐,把灯拉亮吧!我有话和大家伙说!

灯亮了,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望着昔日里朴实善良的乡亲们,望着寒风中一张张激动而充满期待的面孔,她的眼泪瞬时间涌上了眼眶。她知道,几十年的牺牲与奉献,移民乡亲搬穷了,搬怕了,外面再好,也不如自己家乡好呀!

于是,她大声说:“过年了,我代表乡政府来看看大家,我知道大家有意见,有怨气,乡亲们如果还认我这个乡长,有什么话,尽管和我说,你们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解决不了大家的问题,这个乡长我不干了!”

这么一说,乡亲们的情绪一下子稳定了许多。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提意见,她忍着腿上的疼痛,耐心地对乡亲们做解释工作。并拿出纸和笔,把群众提出的要求,一条条认真记了下来。并以一个女儿的身份和乡亲们面对面地沟通,大叔大妈的叫着,贴心暖心的话越说越流畅。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暖意融融。就这样,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等到最后一个乡亲离开后,已是午夜两点。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再看看屋里遍地的狼藉,想想刚刚发生过的一幕,她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泪水饱含对移民乡亲血浓于水的深深情谊,这泪水浸透着超强工作压力下的满腹委屈,这泪水更充满了被乡亲们理解信任后的无限欣慰!

西岭村有3600多人,是这次最大的移民村。西岭人骄傲,因为他们有满山的金桔、宽阔的河面、肥沃的土地、多元化的收入。该村相当一部分移民,在上世纪就曾搬迁过两三次,颠沛流离、故土难舍等种种复杂的情感纠结在一起,加剧了搬迁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当移民群众去看了安置点后,觉得不够理想,回来后纷纷抱怨指责,搬迁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2010年4月20号的早上,乡政府院里一下子就涌进近800名西岭村民,他们打着横幅,喊着口号,怒气冲冲地要求乡政府重新安排安置地。当时天下着大雨,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见向小丽,跑上前就抱着她的腿跪下,说:“闺女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实在不愿走,你就让我死在这算了吧。”当她含泪伸手搀扶起老人时,突然有人起哄“乡长打人了”,围观群众一哄而上,推搡、谩骂、指责……现场乱成了一片。情绪激动的村民把她和乡党委书记罗建伟同志拉到雨地里站着论理。他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甚至无法上厕所。雨越下越大,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她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面对里三层、外三层情绪激动的村民,面对难听的谩骂声,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群众有意见,不骂咱们骂谁?谁让咱的工作没有做好呢!移民就是我们的亲人,在家里,如果我们哪点做的不够好,爹妈打骂我们,我们能还吗?”

想到这里,她不顾沿着发迹、脸颊顺流而下的雨水,面带微笑,和乡党委书记一起坚定地站在雨中,耐心做着乡亲们的工作。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整整10个小时啊!全身湿透的她和党委书记又冷又饿,直打哆嗦。一位老大娘有点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你也是个女人,人家骂你骂得恁难听,你为啥不吭呢?”她苦笑了一下说:“你们找我、骂我,是因为把政府、把我和建伟书记当做了主心骨,搬迁安置没有满足你们的期望,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我怎么能够吭声、能够还口啊!我也会骂人,但我不能骂你们,因为在我的心中,你们是我的乡亲,是我的亲人呀!”

瓢泼的雨一直在下,淋透了她的衣服,她感到了透彻心骨的冰冷。就这样,她默默地坚持着,直到后来眼冒金星,话已说不出来了,腿也像木头一样站不住了。村民被她和建伟书记的实在和真诚所打动,逐渐平静了下来。他们说:“不是我们不配合,故意为难你们,实在是不想走啊!只要能把大家的困难解决好,搬没问题!”

后来,根据群众的要求,向小丽和乡干部多次与安置地政府交流沟通,以最大的努力满足了西岭村移民的要求2011年5月5日,南水北调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大石桥乡西岭村成功举行。全村3160名移民群众顺利搬入新家。

伴随着最后一批移民告别故土、远迁他乡,望着那回荡着吵闹声、欢笑声的地方已成为平地,向小丽哭了,哭的撕心裂肺、哭的酣畅淋漓……

为移民亲人做事,不仅有苦、有难、有心痛,还有更多的是感动。郭家渠村一位80岁的老太太赵玉梅,她有两个儿子三个闺女,由于南水北调工程,一个迁在邓州、一个迁到新野、一个搬到许昌,两个后靠在淅川,一个温馨和谐的家被活生生被割裂开了,老太太心里有好多苦,背地不知掉了多少泪。但是每当向小丽来到她家时,她总是端茶递水,笑脸相迎说:“闺女呀,干这些工作你们也挺不容易的,知道你难,千万要注意身体呀。”搬迁那天,向小丽专程去送她,当时她正在收拾行李准备装车,向小丽拉着她的手说:“大娘,要走了,合个影吧!”她悄悄到旁边换了件新衣服,擦了擦眼角,又到小水沟里洗了洗脸,用手拢了拢那散落的的白发,紧紧地靠着向小丽,在她那扒了一半的房前留下了故乡的最后一张照片。临走时,老大娘久久地回望着门前的小竹林,是留恋、是回忆、是酸楚?那一刻,向小丽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亲情难舍,什么是故土难离,什么是大爱无疆!

移民工作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她,问她移民大搬迁最深刻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她说:移民大搬迁三年的工作经历,已成为她二十多年工作历程中最珍贵、最华美的篇章,移民乡亲的淳朴和善良、无私和大爱,深深的感动着她、教育着她。她深切的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一心为了群众,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QQ在线咨询
课程咨询
13608458912
课程咨询
1776162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