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纪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需要移民16.5万人,这项号称天下第一难的移民搬迁任务的如期完成,要靠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攻坚。按照淅川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县公安局把服务移民搬迁作为全局中心工作,各科室、大队、各派出所全体动员尽锐出战,全力完成三大主要任务:一是移民人口户籍核对;二是搬迁运输安全;三是现场治安管控和突发性事件处置等。可以说,战线长、头绪多,工作在最基层、最前沿,哪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搬迁进程。
核实移民人口户籍,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移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移民迁安大业的成败。为保证16.5万人能够“去伪存真”,户籍民警带着电脑、户口常表、身份证编码本,将流动的户籍室搬到了移民的家门口,清理假户口,补录真户口。
三年多的时间,户籍民警走遍了丹江湖畔168个移民村、1000多个自然组、4 万多户移民的家,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圆满保证了16.5万移民户籍信息的真实性。
搬迁运输安全是整个移民工作重心所在。淅川县境内仅有两条主干道,而大部分移民村地处深山或库区边缘,坡陡、路弯,车队进出难度极大。集中搬迁期间,每天通行车辆少则上百台,多则达到1000多台,蜿蜒行进的车队长达十多公里、数十公里,长时间堵车现象随时可能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错峰运行”工作法。创新举措的运用,保证了48000多台车辆安全有序转移,而没有发生任何伤亡事故。
移民搬迁,交警连轴转,最辛苦,一个搬迁批次下来,工作时间大都在16个小时以上。常常是一身灰、一身汗;一身泥,一身水。淅川县交警大队的张荣超, 在第一批移民搬迁中,就感觉身体不适,但他没有请假,坚持带病工作。二批移民搬迁前夕,他被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大队安排他在家休养,但他执意请求参战,并主动承担了金河镇黄牛转盘处的交通指挥重任。为更好地投入工作,张荣超同志决定停止化疗,用中药缓解病情。妻子知道后,气得一连几天都没和他说话,但看到他起早贪黑,奔波疲惫的身影,她再也忍不住了:荣超,你可想清楚了,你这么拼命的干,要有个三长两短,孩子咋办?我咋办?妻子的话语深深的刺痛了张荣超的心,想到孩子那可爱的笑容,看着妻子那哀怨的眼神,他的内心升腾着一阵阵酸楚。但每当他看到平安驶去的移民车队和向他频频挥手的移民老乡,心中又感到无比的欣慰。
然而,在送去了所有的移民乡亲后,他却倒下了,丢下了年迈的父亲,白发苍苍的母亲,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在小学读书的孩子,长眠在他挚爱的土地上,他的母亲在得知噩耗后,一天昏过去了三次,妻子哭的撕心裂肺,他的全体战友们在他的坟前久久不愿离去!
车管所所长王红父亲是淅川公安战线的一名老干警,父亲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定,在她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王红负责分包仓房镇的移民迁安工作,由于隔江路远,平时很少回家。正值搬迁高峰时老母亲病重住院,妈妈很想让唯一的女儿陪伴着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身为女儿,也很想守护病床,尽尽孝心。2011年6月5日,是仓房镇胡坡村搬迁的日子,移民车队已经开进了村子,紧张的调度工作已经开始。当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时,她无比愧疚的心酸,一下子涌上心头,泪水如泉涌一般,模糊了视线。第二天上午,当她平安送走胡坡村385户移民迁往新家后,这才匆忙赶回家里: “妈,你为啥不等等我呀!你为啥不说句话再走啊”……
2010年7月8日,大石桥乡东岳庙村190名移民的货物正在搬运装车,连续的暴雨致使该村山洪暴发,部分区域还有微量泥石流。转眼间,半数以上移民群众家中进水,搬迁车辆全部被困村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公安民警来不及多想,一个个就跳进了深没膝盖的泥浆之中,搬运转移移民财产,拖拽陷在泥浆中的车辆。“同志们,加油啊,必须在山洪爆发之前,将移民货物和车辆转移到安全地带”。亲自担任现场移民安保指挥长的公安局局长畅建辉在雨中跑着喊着,嘶哑的声音穿透了雨幕。
经过长达6个小时苦战,移民货物被安全转移,38辆货车、10辆客车被全部拖出。而我们的民警全都成散了架的“泥人”,一个个瘫倒在地上。此时此刻,他们没有别的奢求,最多的想法就是抓紧休息片刻,再投入新的战斗,直到这批移民安全搬到新家。因为他们心里装的永远是国家的利益,永远是人民的利益!
丹江有情济京津,渠首无言立丰碑。在艰苦卓绝的移民迁安保卫战中,淅川县公安局共投入警力18000余人次,成功指挥196个批次、48000余台次车辆安全出境,有6名民警家人去世本人仍在安保现场,26名民警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抢险救援中受伤,38名民警晕倒在搬迁现场。
移民搬迁过程中,不伤不亡不漏一人的艰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了表彰他们的无私与大爱,奉献与拼搏,公安部为淅川县公安局荣记了集体一等功。
南水北调移民大搬迁已经过去十年了,战友们火热的战斗场景时刻萦绕在眼前,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新时代、新征程,淅川公安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发扬优良作风,用为民担当的实际行动,让警徽在渠首大地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